关于叶三省陆多多的小说《面团》为当下男频热文,该小说文风卓越,浑然天成。面团小说讲述了:收了行李箱拖杆,朱其提到当先上了楼梯来到三楼,放下行李箱掏出钥匙开门,叶三省紧随后边一看,是一间二十平米的小屋子,抢着提了行李箱进门。屋子请人清扫过了,较为整洁。
桌子是前面住客留下的,他也是镇正府的工作人员,两个月前调到了县上,这个房间一直空着。
椅子是一张老式的木椅,结实,坚Y,扶手上的漆已脱落得差不多了,却另有一黯哑的光。朱其建议可以去超市买个软垫。
衣柜的年龄不差木椅,可能比他们的年龄都大,却跟木椅一样结实能用,都是当年供销社的遗产。这幢楼也是当年供销社修建的宿舍,据说有时候一间屋能够住一家三口呢。
条件是差了点,但没办法,镇正府就这个条件,连办公场所都是租的。幸好这里背山,晒太阳少,不热。你要是觉得热的话可以买个电扇,空调真的没有必要。你看这半条街装空调的有几哪?
哦,这幢楼住的都是正府的人,以后熟了大家可以一起吃饭打牌,有事喊一声互相照应。
吃饭我们有自己的正府食堂,到时你自带碗筷,中午晚上都可以。在外面吃也行,镇上的伙食一般,价格还行。
朱其唠唠叨叨地介绍一大堆,把钥匙放在桌上,说等会出去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随便逛逛,随便把午餐解决了,记住下午准时来上班就是。他就不陪他了。
叶三省说了感谢,朱其蹬蹬蹬地下楼。他体重超标,脚步很沉。
这是他认识的第四个同事,一个热情可信的胖子。
叶三省目送朱其出街,左右一看,一排有十来间这样的宿舍,门都关着,二楼一楼都没有人声,现在应该都在正府食堂吃饭。
回到房间打开行李箱,把几件衣服在衣柜里放好,坐在椅子上用笔在纸上列出要购买的生活必需品清单,拿上钥匙锁门出门。
这个时候,杨中正和尹先发在正府食堂吃饭,旁边坐着高云。
示W人群散去,两人默然相对半晌,杨中才说:“食堂吃饭。”
这是邀请。
临江镇正府食堂是在吴志奇来的时候建的。
地方是以前供销社的食堂,随着供销合作社的转化分散,关门大吉。乡镇上这种闲置的空房比比皆是,包括以前火过一阵的乡镇企业也在镇郊留下很多空荡荡的“厂房”,最后都收归镇正府所有,派不上什么大用场。
十二年前的吴志奇,跟现在的杨中有些相似,意气风发,充满理想,又赶上工业园区规划到临江镇,充满信心要又干一场。镇正府机构正是在那时扩张,很多都是临时从其它镇调来的年轻人或者单身工作人员,吴志奇请了师傅把食堂重新立起,主要给正府工作人员解决吃饭问题。
因为要解决工作人员后顾之忧,稳定军心,正府对食堂给了一定的补贴,——倒也不在乎这几个小钱。再加上请的师傅孔二毛手艺不错,正府食堂的饭菜一下出了名,其它单位比如财政所派出所供电所的人都托了人情过来搭伙,他们不像医院学校人多,可以自己开伙。
食堂既然有正府补贴的,别的单位过来搭伙肯定会引起不公和议论,正府班子开会讨论了一下,吴志奇拍板,由孔二毛承包,对外,还是使用正府食堂的名义,正府不再补贴,反而可以废物利用,空房子收一点租金,也不得罪其它单位,皆大欢喜。
孔二毛为人本分,承包后依然为所有来食堂吃饭的人提供两荤一素外加免费菜汤,略微提价,还算价廉物美,同时又在食堂一边搭木板拉布帘隔了几个简陋的雅间,以供正府接待使用。
因为孔二毛诚信经营,专注用心,或者是对正府食堂的期待值不高,每一位到正府食堂吃过接待的人都赞不绝口,渐渐的,正府食堂的口碑广为流传,不仅临江镇各单位的接待都喜欢安排在这里,连县里,其它镇,江城都有食客慕名前来,几个雅间每晚满座,供不应求,每每要提前预订。
很多人撺掇孔二毛扩大规模,在外面开个豪华的饭店,孔二毛都嘿嘿一笑,不置可否。
杨中到临江镇后,跟所有的正府工作人员一样,除了接待,每顿都在正府食堂用餐,绝不接受任何人非公务宴请,用餐时也一个人远远地坐在食堂一角,不喜欢跟人交流。他现在主动邀请尹先发一起用餐,一则感激他刚才出面化解了这次事件,二则他在临江镇,相处最多,相处最好的,可能就是这位D政办主任,三则他心中还有一些疑惑。
尹先发说好,不过他还要带一个人来。
杨中反应过来,一直阴沉的脸上罕见地露出笑容,说今天我真是懵的,这事忘了两次。
尹先发说的这人自然是高云。昨天杨中给尹先发打电话自然也是因为高云。
杨中在电话中直接地说高云跟他世交,他看着高云长大的,高云到临江镇来,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在临江镇,所以他有照顾高云的责任,所以他请尹先发代表他去接一下高云,以示隆重。
这是杨中的风格,大丈夫事无不可对人言。
同时,他也觉得他和高云的关系瞒不过有心的人。他也不想瞒,难道要他以后演戏?还要高云配合?
杨中先到食堂,问了孔二毛还有雅间,说要个雅间,他和尹先发,还有新来的高云,他私人请客。